噴墨技術成熟 國內大幅面噴墨領域更規范
編輯:冰點 [ 2014-5-22 9:49:13 ] 文章來源:廣告設備在線
寫真機
近年來,隨著噴墨技術的日益成熟,大幅面噴墨設備逐步試水各個細分領域,國內大幅面噴墨領域也愈加規范。
1960年噴墨打印技術被提出,16年后,美國IBM公司研發出世界首臺連續式噴墨打印機。1994年,惠普應用其熱噴墨打印技術推出第一臺單色大幅面噴墨打印機。1995年,美國Encad公司發布著名的NovajetPro50,標志著大幅面打印機時代的開始。
20世紀90年代,中國大幅面噴墨市場開始發展,奇貨可居的進口設備使得大幅面噴墨打印成本高昂,率先進入市場的賺得盆滿缽滿,隨后技術逐步普及,國產設備逆轉,大份額占領國內市場,趨同的設備使絕大多數大幅面打印企業進入同質化競爭,伴隨著殘酷的價格戰爭,中國大幅面噴墨打印市場進入了21世紀。近年來,隨著噴墨技術的日益成熟,大幅面噴墨設備逐步試水各個細分領域,國內大幅面噴墨領域也愈加規范。
目前,業內人士習慣將A3+及以下幅寬的打印機稱為桌面打印機(DesktopPrinter),而將此尺寸以上的,稱之為臺式或者寬幅打印機(LFP=LargeFormatPrinter),這其中,按照其幅寬及不同的應用領域,又可分為4個種類:
·70英寸以上的巨幅噴繪市場
70英寸以上的巨幅噴繪市場(Ultra-wideprinter),大多使用溶劑墨水(Solventink),也叫“戶外噴繪”或者“大噴”。現在市場上也有部分用UV墨水的卷到卷機器,用于戶外廣告噴繪方面。。從1997年到2013年,戶外巨幅噴繪行業在16年間經歷了一個過山車式的發展歷程,從發展到繁榮,再到如今“無可奈何花落去”的困境。
2000年以前,Vutek、Scitex、Nur三大品牌,以Vutek最為出色,設備價格都在20萬美元以上,最多的時候,每年在中國有50臺以上的設備銷售量,在中國的累計裝機總數有300——400臺。當時的噴繪價格,每平方米高達幾十甚至上百元,很多公司在購買設備后,半年以內即可收回設備投資。
巨幅打印機2000年前后開始國產化,以英國Xaar128和500的噴頭為主,主要的品牌有彩神Flora、雅色蘭YSL、飛行船Skyjet、泰威Tekwin等,其同等性能機器的售價只有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,因此迅速占領本地市場并銷往國外。
噴墨技術在中國呈現了爆發式擴散,本地產品迅速增長,在2005——2008年達到高峰,年產量達1萬臺以上,其中有半數左右出口海外。賽博、工正、極限等品牌都是其中的佼佼者,其他銷量較大的廠家還有力宇、金恒豐JHL、邁杰特MYJET等。在本地產品強大的壓力下,Vutek、Scitex、Nur逐步淡出中國市場,唯一逆勢進入中國市場的是韓國DGI,DGI主要定位于車貼市場,幾年下來在中國累計銷售200臺左右。
2007年后,被EFI收購后的Vutek以及被惠普收購后的Scitex再次回到中國,重新占據最高端市場,但其銷量每年也就幾十臺,無法與國內廠家動輒幾千臺的銷量相比較。2010年后,出于銷量和環保的原因,國內廠家先后都停止了溶劑墨水打印機的生產。
從2005年起,中國的產品也趨向于應用柯尼卡Konica、精工Seiko、Spectra等高精度的噴頭。盡管臺數很多,也占到全球總出貨量很大的份額,但是單價很低,國內上百個廠家的產值加起來,可能也無法與國外的一個大廠商如惠普的產值相比。激烈競爭的結果首先是利潤下降,因此國內廠家越來越少地投入研發,緊接著2008年后銷量也開始下降,因為出口逐步減少,國內市場也趨向飽和,導致銷量下降,價格競爭進一步加劇。目前3.2米寬、8個柯尼卡噴頭的打印機價格下降到4萬元人民幣左右。值得注意的是,盡管市場萎縮、競爭慘烈,但依然不斷有后來者加入競爭,其中不乏成功者,如廣東晶匯。
設備的降價很快導致裝機量的過剩,將過度的競爭延伸到噴繪市場,每平方米燈布的輸出價格低到7元人民幣(約合0.95美元),其中耗材成本就占去一半。由于環保、市容管理等因素,燈布噴繪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下降之中。產品趨同,整機利潤下降,導致廠家更為注重墨水及配件上的利潤,幾個大的廠家如極限、金恒豐(獵豹)、奧威依靠其在噴頭采購上的優勢,維持著市場的強勢地位,一定程度上,噴繪機的競爭,變成了噴頭采購話語權的競爭。
·50——70英寸的寬幅打印市場
50——70英寸的水性和弱溶劑噴墨打印市場,我們習慣稱之為“寫真”或“噴繪寫真”。在這個市場上,2002年前以Novajet和惠普為主,2002——2005年是羅蘭Roland、Mimaki、武藤Mutoh三足鼎立,每年3個品牌加起來都有2000臺以上的銷量。
文章來源:廣告設備在線 ©版權所有。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
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我們聯系。未經《廣告設備在線》書面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否則即為侵權。
寫真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