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杭州宏華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宏華數碼)預披露了招股說明書,這家以生產紡織數碼噴印機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擬登陸深圳中小板。但也是這份招股說明書顯示,截止2011年底,宏華數碼賬上躺著8169萬的貨幣資金,其中銀行現金存款就有7966萬,整個一闊“財主”,另外,這個公司也不缺房產,招股書顯示,該公司在杭州生產總部和北京、廣州等城市都有物業對外出租,累計房屋租金收入高達924萬,整個一大“房東”,但就是這么一個“闊財主”加“大房東”的公司,卻偏偏要上市來圈錢。
帶著滿腹疑惑前往杭州,記者找到位于杭州市濱盛路3911號的宏華數碼公司的總部,實地采訪。結果意外發現,其招股書上的募投項目,數碼噴印系統生產基地卻是暗藏玄機。剛剛張貼出來的一份《杭州市建設工程規劃公示圖》明明白白顯示,該公司計劃募集資金建設的24000平方米的數碼噴印系統生產基地,實際上是該公司總部的二期工程,但公示的設計方案與招股書大相徑庭,宏華數碼準備建設的實際是一個面積接近55000平米的中等規模商業地產項目。
宏華數碼總部既一期生產基地(宏華大廈),公告出租的整層辦公樓空空如也,部分宏華數碼自用樓面用作工人宿舍。
被刻意隱瞞的18層辦公樓建設項目
招股書顯示,宏華數碼計劃融資額為2.025億,其中用于“數碼噴印系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”的投資金額為1.734億元,占了總融資額的大部,是絕對的主投項目。
1.734億元“數碼噴印系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”,需要在杭州濱盛路3911號公司總部所在地(宏華大廈),新建4層的數碼噴印系統生產基地大樓,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,需建筑工程費5565萬元、其他工程建設費用562萬,其余則是購買設備和流動鋪底資金等費用。
招股書特別注明,該募投項目“建設地點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濱盛路3911號……東面為本公司已建成的一期生產大樓”。按照這個線索,記者找到了這一地塊,巧合的是,在圍墻上有一份剛剛張貼上去的《杭州市建設工程規劃公示圖》,公示建設項是宏華數碼的“數碼噴印系統生產基地二期項目工程”,根據招股書中所提及的資料,可以認定該公示的建設項目正是宏華數碼招股書所說的“數碼噴印系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”。但當記者看完該個公示圖,驚奇的發現,招股書所說的生產基地怎么大樓長高了,變大了?
公示中的建筑圖紙顯示,二期建設項目中除了招股書中提到的,擬建24000平方米的4層生產基地大樓外,還有一棟和4層生產基地相連的18層樓的辦公樓,并有兩層地下車庫,項目公示時間是2012年8月14日。
在杭州市濱江區規劃分局的這份公示圖中,亦表明該項目新建面積達到54960平方米,地下面積18730平米,地上面積36230平米,總計的建筑面積是54960平米遠遠超出招股書中提及的新建建筑24000平方米。公示中同時提及已建成項目的設計圖紙,效果圖及建筑面積與宏華數碼招股書中提及的一期生產大樓吻合,而記者在現場看到,一起大樓邊上的空地也與公示圖相吻合。
宏華數碼為什么要在招股書中隱瞞重要信息,有意將這個募投項目縮水,而且只字不提這個生產基地的主樓其實是18層的辦公樓?某券商的投行人士分析,發行人現有物業足以滿足辦公需求,且有余量對外出租,如果募投項目中還要建設18層辦公樓對外出租,容易使募投項目理解為非實際的迫切生產需求,公司與證監會就新股上市的溝通將會很麻煩,所以就隱瞞了這一事實。
另外,更加尷尬的是,記者特意前往宏華數碼東邊的一期生產基地(宏華大廈)實地查看,結果發現,這個一期大樓和二期一樣,只有裙樓的四層是生產廠房(其中裙樓2樓對外出租),13層主樓均是辦公用房。招股書列明的公司高達924萬房租收入的大部分也是來自這些辦公樓的對外出租。但記者從消防樓梯走完整棟宏華大廈,甚至發現招股書中提及的在2012年1月1日出租的宏華大廈11樓,整層樓面閑置。
就算宏華數碼最終說服證監會同意其上市,并同意其按照現在設計方案建設募投項目,那么在一期生產大樓(宏華大廈),的辦公樓大量閑置或改作員工宿舍的情況下,再建辦公樓,到底是用于公司生產經營還是用于房地產投資?
募投項目設備購置費與收入嚴重不匹配
宏?數碼募集資金的近90%將投向上述涉嫌虛假披露的數碼噴印系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。仔細研究這個項目的投資明細?記者還發現這個項目的設備采購金額涉嫌被人為放大。
該項目總計投資1.734億,其中5399萬是設備購置費,招股書寫明,這些設備形成的生產能力,在第5年達到100%設計產能,可以實現每年2.59億的收入。但是,宏華數碼2011年的收入是2.53億,幫助實現這一收入的現有的生產設備全部加起來的原值也只有2200萬,折舊后的凈值僅有1100萬左右。換句話說,宏華數碼現在靠2200萬的設備創造了2.53億的收入,但還是生產同樣的產品,該公司募投項目卻需要購買5399萬的設備才能實現同樣的收入。
生產同樣的產品,設備采購的總費用前后差近2倍?某注冊會計師分析,這種設備購置費與收入的嚴重不匹配說明,公司在采購設備時候時候可能是存超前消費、鋪張浪費,或者說明該公司現有的的財務數據可能有不真實的地方。
此外,該項目所需5050萬的流動資金也是疑問重重。按照招股書說明,紡織數碼噴印機是公司的主要產品,本公司對該產品的客戶主要采用以下信用政策:在簽訂合同時要求其預付30%左右的貨款,發貨前再支付60%左右的貨款。對另一產品廣告數碼噴繪機的客戶信用政策更加嚴格,一般在收到全部貨款后發貨。資產負債表也顯示,該公司最近三年每年的預收款項都維持在2000萬左右。也就是說,該公司的生產所需流動資金應該可以靠客戶的預付款項基本解決,而募投項目需要5000多萬的流動資金,是否有刻意安排之嫌,則無從知曉。
招股書所顯示2011年底,宏華數碼賬上的銀行現金存款達7966萬,再加上這疑問重重的5399萬設備購置費和5050萬的流動資金,不知與宏華數碼招股書中隱瞞的18層辦公樓有何聯系?
《杭州市建設工程規劃公示圖》成了宏華數碼招股書隱瞞重大事項的鐵證。招股書中披露募投的4層廠房搖身一變多了一棟18層的辦公樓和2層地下車庫。
國有股權轉讓涉嫌國資流失
2007年9月,股改后的宏華數碼進行了第一次股權轉讓。然而股權轉讓價格的混亂令人生疑。
2007年9月,當時宏華數碼第一大股東華聯控股(000036)股份有限公司(國資)將全部1201萬股轉讓給深圳華聯發展投資有限公司(國資)。轉讓價格為經審計的公司截至2006年12月31日每股凈資產2.9665元為基礎溢價25%,即每股轉讓價為3.7081元每股。
令人不解的是,同樣時間,當時的宏華數碼第八大股東紅塔創新(國資)將111萬股轉讓給上海馳波,每股作價為2006年6月30日每股凈資產2.7608元。
同一時間的股權轉讓,居然出現3.7081元和2.7608元兩個懸殊的價格,而且作價的依據也完全不一樣。
“欲蓋彌彰”的是,紅塔創新為了反證上述股權轉讓沒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,在2012年委托資產評估公司對2007年9月的股權轉讓進行追索評估,評估結果為股權轉讓定價合理,沒有損害國有資產。然而其評估基準日卻提前到了2005年12月31日。2007年9月發生的股權交易,以2006年6月30日的凈資產價格成交,再以2005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評估,這是正常的資產評估,還是為國有資產折價輸送給上海馳波尋找合法理由?
記者聯絡到紅塔創新一位內部人士,該人士并不知曉上述股權轉讓細節,但表示“錢又不是個人的,只要公司層面過得去,股權便宜點賣掉是這個行業里常見的現象!
那么,這個幸運的上海馳波又是何方神圣?
上海馳波現在是宏華數碼第三大股東, 持股比例10.626% ,有34個自然人股東,其中前兩大股東為金小團和黃波。金小團和黃波也是宏華數碼的實際控制人。
上海馳波成立于2001年3月28日,吊詭的是,上海馳波首次以增資入股的方式進入宏華數碼恰在公司成立之時。招股說明書顯示,宏華電腦(原宏華數碼)在2001年3月28日獲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換發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臺港澳僑投資企業批準證書》,并于2001年3月30日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。
上海馳波成立于2001年3月28日,在成立當日即獲得浙江省人民政府的《批準證書》。一位律師分析認為,“從時間上看,上海馳波在辦理公司注冊時,核名并確定公司名稱為上海馳波后,在尚未正式成立公司前,用上海馳波這個公司名向浙江省政府提出增資入股的申請并獲批。很難理解,一家公司尚未成立,就能向浙江省政府提出申請并獲批。
低價轉讓背后是否藏有不為人知的利益交換?記者試圖聯系上海馳波但未果,多次聯系宏華數碼及其實際控制人,也均未獲得任何答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