觸屏產品無疑已經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之中,手機、平板等多種產品均采用觸屏這一便捷的設計,但是上觸屏達到今天的水平已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,下面將為你展示一下觸屏產品的發展史。
1982年 BBC《明日世界》(Tomorrow's World)欄目介紹了一款早期的觸屏電腦,型號未知。
1983年 惠普PC-150是最早的商用觸屏電腦之一,屏幕上網格紅外線可記錄手指運動,但其感應器會堵塞灰塵需要經常清潔。
1993年 在iPad出現之前,蘋果公司曾推出過Newton PDA掌上電腦,其手寫識別功能被廣泛認為很超前,目前該機在拍賣網站上仍然銷售,價格高昂。
1993年 第一部智能手機IBM Simon問世,特色功能包括日歷、記事本和傳真等,用戶可以通過觸屏撥打電話。
1996年 Palm公司憑借Pilot系列掌控PDA掌上電腦市場近十年,隨后開始轉向智能手機開發,并開發了自有系統取代了Windows Mobile,最新一款產品Palm Pre搭載基于Linux的WebOS系統。
2000年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看到手持平板終端的市場前景,并2002年推出了搭載Windows XP系統的平板電腦,不過因價格高昂少有人問津。
2004年 進入21世紀,觸屏智能手機普遍流行, 諾基亞Symbian系統手機、微軟Windows Mobile以及索尼愛立信UIQ平臺手機在此浪潮中推波助瀾。
2007年 蘋果的iPhone震驚了智能手機行業,雖然第一代缺少了諸如3G和視頻錄制等很多基本功能,但其靈巧的用戶界面及App Store卻使其他對手產品無法匹敵。
2008年 微軟推出了一款8500美元的觸屏電腦,相對來說更適合商用而不是家用,該系統可以供多人同時觸控電腦,而2009年推出的windows 7 系統使得家用電腦支持多點觸控。
2010年 iPad被指“僅僅是一部大的iPhone”,缺少攝像頭以及多任務處理被廣為詬病。在美國發布后的一個月內,iPad銷售量突破100萬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