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寂5年的觸控薄膜技術,今年重獲市場青睞,繼微軟Surface率先宣布采用玻璃薄膜觸控技術后,蘋果iPad mini也首度采用玻璃薄膜,薄膜重新找回自己的一片天,只是,隨著尺寸越來越大,玻璃薄膜、單片玻璃之間的戰爭會愈加激烈。產業分析師認為,在中尺寸觸控面板方面,玻璃薄膜技高一籌,不過,當尺寸越來越大時,單片玻璃解決方案可能還會略占上風。
“十年河西、十年河東”,用這句話來形容觸控產業發展,最適當不過。
在蘋果iPhone推出之前,薄膜電阻產品是觸控產業中,最重要的技術,透過一支觸控筆,就可以操作觸控裝置,然而,蘋果iPhone推出之后,手指,首度成為了最好用的觸控設備,而玻璃電容技術就是促成這項發展的重要推手。
在蘋果引領之下,玻璃電容成為這5年來觸控產業的重要主流,使用者確實也對于玻璃電容的透光度、彩度、產品強度抱以好評,只是,當觸控功能逐步擴及到中大尺寸產品,產品的重量、厚度也成為重要設計考量。
考量產品輕薄度,玻璃薄膜技術因應而生,而這項技術也已經廣泛應用在各類平板計算機,包含微軟Surface、蘋果iPad mini都已采用這項技術,而目前所有玻璃薄膜產品中,也以蘋果iPad mini最為特別,在玻璃的兩側均鍍上ITO薄膜,而非傳統的單層ITO薄膜,這也讓業界眼睛為之一亮。
只是,隨著觸控功能逐步應用在大尺寸產品上,這些產品不需要像中小尺寸產品一樣帶著走,那么,重量、厚度還會是重要考量嗎?
業者指出,確實,大尺寸產品如電視、顯示器等,重量、厚度并非最重要的設計,透光度、色彩呈現才是最重要的設計考量因素,屆時,不排除單片玻璃解決方案可望重回市場懷抱,不過,就目前而言,玻璃薄膜技術吃香,可望引領業界好一陣子。